家电网-HEA.CN报道:“长远来看,中国冰箱产业将强化全球主导地位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。”吴晓丽总结道。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发布新版GB 12021.2-2025《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》国家标准,该标准将于202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这是自1989年首次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订,被业内视为我国电冰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节点。
为深入了解该标准实施对于行业和消费者将产生的影响,记者采访了参与标准制定的相关专家,对该标准做详细解读。
提升门槛
倒逼产业升级
“新标准的修订,是基于技术进步、市场需求与环保要求的综合考量。”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吴晓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本次修订对能效指标、产品分类、容积利用率及智能电网功能均作出了提升与补充,既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《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和《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》政策,也是在积极履行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基加利修正案,呼应了国际减排承诺,推动国内家电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型。
现行电冰箱能效标准GB 12021.2-2015《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》自2015年5月30日发布至今已有10年时间。数据显示,过去10年,我国电冰箱市场能效水平快速提升:一级能效产品占比由不足10%上升至85%以上,变频机型占比也由2016年的10%提高到2024年的45.8%。吴晓丽指出,现行标准在过去10年对电冰箱节能和变频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,但随着一级、二级能效占比的提升,亟需新的适应市场现状、满足现有产品能效分级需求的标准来引导创新发展。”
据吴晓丽介绍,新标准中,冷藏冷冻箱的能效限定值由原来的ηs≤70%调整为ηt≤40%,提升幅度达42.9%,相当于直接淘汰原有的三级以下产品。整体来看,能效指标普遍提高20%—30%。业内预计,约20%的高能耗冰箱将退出市场,加速行业洗牌。
企业先行
绿色低碳深入制造
面对新规,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。海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公司在高效压缩机、节能换热器、真空绝热板等环节已联合供应商展开升级。“新标准要求不仅仅是整机节能,而是全链路的节能优化,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工厂管理,我们都已形成储备。”
以容积利用率为例,行业普遍水平在50%左右,但海尔和悦系列已突破至61.2%,同时在设计美学上荣获艾普兰金奖和沸腾质量奖。该负责人强调:“空间利用率提升与外观设计并不冲突,高效与美观可以兼得。”
图为店员正在介绍电冰箱。
在制造端,绿色低碳正深入工厂流程。海尔冰箱的绿色低碳示范工厂通过应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发泡技术,每年减少上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今年4月,海尔冰箱还成为唯一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品牌。“绿色智造不仅是应对政策,更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体现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对于行业格局,新标的实施意味着优胜劣汰加速。吴晓丽分析,大型企业凭借技术、规模和资金优势,有能力推出符合新标准的高端产品,并通过议价能力在供应链上保持成本优势,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。而中小企业则面临两难选择:要么在细分市场寻求差异化定位,要么转型为代工出口,通过灵活机制应对挑战。
她进一步指出,未来高能效产品生产线将向“高精度变频压缩机+超薄VIP箱体+柔性智能检测”组合演进,带动家电装备、工业软件和检测设备等上游行业升级。
智能化赋能
从“食材存储”到“家庭管家”
新标准首次增加智能电网信号响应功能,引导电冰箱在用电高峰期错峰运行、削峰填谷。这一设计被业内形容为“赋予冰箱新的使命”。业内专家表示:“冰箱将不再是被动制冷工具,而是家庭能源管理部件,与电网实现互动。”
消费者端,对智能冰箱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。海尔今年在家博会上展出的“博观618 AI全空间保鲜冰箱”,搭载了海尔AI保鲜大模型,能根据用户饮食习惯推荐健康方案。“传统冰箱是被动存放食材,而智能冰箱是主动服务用户的生活管家。”该公司研发人员表示。
新标准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。专家建议,消费者购机时可重点关注新版能效标识,其中能效等级分为1—5级,1级最高效。“在相同能效等级下,新标体系下的产品更节能;在相同标准下,综合耗电量越小越节能。”
此外,铭牌上新增的“容积利用率”也值得关注。“这意味着同样外观体积下,可用空间更大,冰箱不再‘大壳小肚’。”专家提示,对于追求低碳生活的消费者,还可选择支持智能电网响应的机型,享受峰谷电价差带来的节能红利。
接轨国际
从绿色转型到全球引领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修订不仅在国内树立了高标准,也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。吴晓丽介绍,目前全球约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能效标准,我国新标在指标水平和测试方法上均处于国际领先,对标欧盟、澳大利亚最佳水平,并率先采用综合能效指数作为统一考核标准。“这有助于我国企业出口,减少技术壁垒,同时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。”
业内普遍认为,此次新标将推动我国电冰箱产业在三个层面实现升级:一是技术创新,从压缩机、换热器到智能化控制,持续突破;二是产业集中度提升,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压力,行业整体趋向高效集约;三是产业链协同,从原材料到装备制造实现绿色化、智能化联动。
“长远来看,中国冰箱产业将强化全球主导地位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。”吴晓丽总结道。
(家电网® HEA.CN)
责任编辑:编辑E组